淺談全站儀在建筑工程施工放線中的應用
- 時間:2012-08-01作者:Admin
淺談全站儀在建筑工程施工放線中的應用(一)
. 姜利華
由于全站儀在工程施工中的日漸普及,了解全站儀的特點和應用知識對工程測量放線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全站儀,是指安置一次就能完成一個測站點上全部測量工作的儀器,全站儀由電子經緯儀、光電測距儀和數據記錄裝置組成。本文通過近年來全站儀在喜年、香年、武清三個工地施工過程中的實際使用情況,結合施工測量放線過程中的應用,總結了全站儀的特點及工作原理,小結了幾點使用心得。
1.全站儀的主要特點
現在市場上全站儀的主流品牌有索佳系列,尼康系列和瑞士的徠卡系列等,無論是哪種品牌的全站儀,它們內部的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特點為多功能、自動化、高精度,不同的是操作系統,但區別也不是很大,其對于高程的測量,一般高差在150米以內的的水準測量,能滿足四等水準精度(前提是要正確的設置大氣參數),而在坐標測量時,其有效放樣半徑可達2000米。當然根據儀器品牌的不同,視距也會有所不同,在坐標放樣時,其角度差和放樣邊長都會在儀器上有所顯示,操作十分的方便。還有在測距時,其速度非常快,一般只需要2秒鐘,這個也就彌補了長距離測量時鋼卷尺的缺陷。比如規劃送點時做基礎控制軸線,傳統的測量工作需要經緯儀、水準儀兩種儀器的配合來完成,且需要移動站點,費時費力。而全站儀在一個站點上就可以完成該點控制范圍內的所有放樣。在高程的測量上,全站儀的一站可以完成水準儀十站或者更多站的工作,同時很好的避免了因轉點挪動儀器而產生的誤差積累。因此相同的工作任務,全站儀的效率比傳統的方法要節約很多的時間和人力。
2.全站儀在坐標測量放樣中的應用
2.1 坐標測量如(圖一)所示:首先選擇坐標測量模式,設測站為O點,A為后視點,此時OA為起始邊,輸入測站坐標,瞄準后視點A,定向后輸入后視點坐標,并確認,此時方位角α1已自動計算出并寄存于儀器中,轉動儀器,瞄準B點,此時方位角α2已寄存于儀器中,按下坐標測量鍵即測量出B點的坐標,如需測量其他點,則同上步驟,以此類推,便可測得其他點的坐標。
2.2 坐標放樣
放樣的中心工作是確定圖紙所示坐標在地面上的位置。由于地面的空間性,我們常以三維空間直角坐標系來表示,即地面點投影在大地水準面的位置或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平面位置,以及該點到大地水準面的鉛垂距離,也就是地面點的坐標和高程。所以確定點的坐標和高程是通過點位的三個基本要素:距離、角度和高差來確定的。
如(圖二)所示:首先選擇放樣模式,設O為測站點,A為后視點,輸入測站O和后視點A,并確認方位角α1已寄存于儀器中,當輸入放樣點B的坐標后,儀器將顯示XX°XX′XX″,實際顯示的為α1與α2之間的水平角差,轉動儀器至水平角差為0°0′0″時,在該向放置棱鏡,瞄準測量,儀器將顯示實際距離與設計值之差,具體為“+”或“-”時,則在該方向向前或者向后移動,直至水平角差為0時,再復測兩遍。若方位角和距離差值都正確,則B點的放樣完畢,如果接著放樣C點,則同上步驟操作,這時儀器顯示的水平角差是(α3與α2之間的角差)以此類推,可以放出以O為控制點范圍內的所有的放樣點。